bet365赌博  > 林业科技

林业科技成果推介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4-10-25


  1、速生优质丰产造林树种的产业化推广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讯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邮政编码:666303 电话(含区号):(0871)5194131 传真:(0871)8715070
  近年来结合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及国家的有关林业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开展速生优质丰产造林树种的筛选和试验示范研究。可提供的优质速生丰产造林树种有:1、山桂花造林4年,平均树高6.14米,年平均高生长为1.54米,胸径平均为8.54厘米,年平均直径生长为2.14厘米;2、云南石梓采用林粮间作造林四年,平均树高9.15米,年平均高生长为2.39米,胸径平均生长13.98厘米,年平均增长3.49厘米;3、马占相思四年生,平均树高7.64米,年平均高生长1.91米,胸径生长8.3厘米,年平均增粗2.08厘米;4、南酸枣四年生,平均树高9.04米,年平均生长2.26米,胸径9.29厘米,年均增粗2.32厘米;5、金丝柚木采用林粮间作四年,平均树高5.8米,年平均生长1.45米,胸径6.78厘米,年平均增长达1.69厘米。以上树种适宜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可提供完整的人工繁殖、规模化栽培种植技术,也可提供大规模造林。
  2、优良油桐品种--泸溪葡萄桐栽培与推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邮政编码:410004 电话(含区号):(0731)5623096 传真:(0731)5623153 吴楚材
该品种于1964年发现,1965年定名,经过17年3代引种试验和子代鉴定证明,其盛果期早、丛生性强、产量高、遗传性相对稳定,一般亩产桐油10~20公斤,盛果期亩产可达30公斤,比其他品种增产1倍。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于1981年开始在全国16省、区引种栽培,推广面积达13万多公顷,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3、毛竹林病虫害竹腔施药防治技术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邮政编码:330032 电话(含区号):(0791)3833691 传真:(0791)3833718 彭九生
该项目研究了新型环保竹类广普低毒高效生物农药产品、竹腔施药技术和林分恢复管理技术。新型农药有3种型号,主要成分高效杀菌剂、低毒杀虫剂和有机营养添加剂等。利用竹腔高度密封、竹壁易吸收、鞭系输导快等特性,采取竹腔施药可快速达到全林施药效果。该项目成果经2000多hm^2毛竹重灾林分治理应用,一次施药防治效果即达95以上,二个疗程内治愈效果达100,第三年林分恢复并优于原有林相。该技术先进实用,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施药少,药效高,药效长,成本低,无残留无污染,不影响天敌,天气变化不影响药效,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适用于毛竹各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也适用于其它大中型竹种林分病虫害的防治。
  4、毛竹"一竹三笋"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留和路399号邮政编码:310023 电话(含区号):(0571)87798204;87798207 传真:(0571)  汪奎宏
    该项目对毛竹笋用林经营中的一批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系统总结了毛竹"一竹三笋"(毛竹,春笋、鞭笋、冬笋)丰产调控技术、毛竹冬笋定向培育技术及竹林地水分调控技术,为毛竹大面积丰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采用毛竹"一竹三笋"高效栽培技术后,可大大提高品质好、市场畅销、价格高的冬笋和鞭笋的产量,竹笋亩产量可达1500公斤以上,其中冬笋200公斤,鞭笋300公斤,产值比低产林提高8倍,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该技术已在浙江省安吉、宁波、遂昌、上虞等地推广应用约5万亩,年增产值1500万元,获纯利1000万元。
  5、云南核桃板栗新品种(系)及其配套技术推广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北郊黑龙潭邮政编码:650204 电话(含区号):(0871)5211539 传真:(0871)5150250 张裕农
该项目针对核桃、板栗生产中存在的良种化程度低、单产低、总体效益差的问题,充分利用本地优良资源,同时选用北方早实优良单株与当地优良晚实良种进行种间远缘杂交,育成了一批适合云南发展的核桃、板栗新品种(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丰产栽培及良种扩繁技术。核桃杂交新品种具有早实及早熟、丰产、优质、树体矮化、适宜早密丰产栽培、适应性广等优点,总体经济性状优于国内外主要早实核桃品种。选育成的云丰、云腰、云富、云早、云良、云珍等6个板栗新品种,较国内其他板栗产区早1~2个月成熟,可及早占领市场。该项目研究采用核桃高效嫁接技术,可将嫁接成活率提高1倍以上,嫁接育苗成本较传统方法降低60左右。
  6、退化杉木林地地地力恢复及配套生物肥料开发应用技术引进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单位网址:www.bjfu.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含区号):010-62338103 戴伟 王兵 夏良放 邓宗付 王旭琴 戚俊 薛文悦
项目已经在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建立实验地40亩,示范林110亩,在分宜县推广面积830亩。苗木长势良好。在2007年广州举行的"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作了题为"竹液对杉木苗木生长效应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报告。  项目执行期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发表论文3篇。
已经达到的技术指标:
  1、针对杉木苗木,竹液最适使用浓度为:喷施浓度为稀释300倍;
  2、明显改善杉木林地土壤环境,提高了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尤其是速效磷含量提高2.3倍;明显减缓土壤速效钾等其它养分含量的衰减速度;
  3、明显提高苗木的苗高、地径的生长量,增长幅度达到12~26%和15%~27%;
  4、未有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显示出良好的抑制病虫害的效果;
  5、肥料使用量降低50%的情况下,可保证苗高、地径增长量可以达到21%~26%,20%~28%;
  6、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等土壤生物学特征表现出良好的改善作用;尤以对细菌数量影响最为强烈;
  7、对土壤和根系中化感物质浓度也都表现出一定改善效果。
  7、干热河谷引进生态经济型植物技术创新与示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元江县林业局 元谋县林业局 元阳县林业局 富源县林业局 单位网址:www.riricaf.org 通讯地址:昆明市白龙寺邮政编码:650224 电话(含区号):0871-3860032 李正红 张燕平 张志均 石雷 廖声熙 苏建荣 谷勇 彭兴民 胡琼梅 赵培仙 白世民 武少习
  本成果为国家林业局948创新项目"干热河谷引进生态经济型植物技术创新与示范"的研究成果,项目于2008年通过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验收。项目在前期从国外引进印楝、木豆、印度黄檀、久树种质资源和相应繁殖栽培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栽培、种质创新及利用模式创新的研究。
  1、主要成果
  (1)收集保存印楝种源36个、久树种源2个、印度黄檀种源10个、木豆品种40个,并营建种质资源圃210亩。筛选出印楝素含量超过0.75%的印楝优良单株35株,建立11个优株无性系收集区,嫁接优良无性系苗6000余株;筛选出5个木豆优良品种。
  (2)提出了印楝苗木培育技术、印度黄檀苗木培育技术。营建了不同生态经济林模式并对其进行生态经济效益评价。在金沙江、红河流域地区营建印楝、印度黄檀、木豆、久树试验示范林5800亩,印楝、木豆及其混交模式辐射推广66570亩。
  (3)编写了印楝种子、苗木标准和种植技术规程,以及木豆种子、丰产栽培技术标准。
  2、技术成熟度
  (1)印楝苗木培育技术及规模化栽培技术、木豆良种繁育技术及丰产栽培技术可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印楝良种繁育基地可在2010年后为云南乃至全国提供80%以上生产所需的种子、苗木和穗条,木豆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的良种可满足全国种子需求;
  (2)久树+蝴蝶寄主生产模式可满足适宜地区集约经营需要;
  (3)印楝种子标准、印楝苗木标准和木豆种子标准将由国家林业局组织进行审定。
  3、项目创新性
  (1)种质创新:筛选出高印楝素含量优株并建立优良无性系收集区;
  (2)技术创新:通过集成技术试验示范,提出印楝+木豆、木豆+花生、久树+蝴蝶寄主等混交模式,生态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利用模式创新:筛选出籽实高产、同时适宜放养紫胶虫生产紫胶的木豆新品种2个,并提出相应的利用技术措施;
  4、对产业的影响
  (1)印楝、木豆良种筛选及繁育技术成果为产业化开发中良种利用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规范化栽培技术、种子及苗木标准的制定为产业化开发中基地建设的标准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3)混交模式的应用可使上述树种在产业化开发中获得更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
  8、药用石斛繁育及栽培技术引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云南省龙陵县林业局  单位网址:http://www.riricaf.org/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邮政编码:650224 电话(含区号):0871-3860027 李昆 孙永玉 罗长维 廖声熙 段明伦 邵曰国
     齿瓣石斛、流苏石斛和密花石斛等是药用石斛的佳品,为我国低纬度地区重要林下药用植物资源,其质量接近铁皮石斛,目前我国的药用石斛天然资源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以往人工栽培存在成活率低、自然更新困难、生长缓慢、产量低、不能自然更新和病虫害严重等难题,通过本成果的推广应用,可有效的解决上述瓶颈问题。
  本成果为国家林业局948引进项目"药用石斛繁育及栽培技术引进"的技术集成,该项目于2004年立项,2007年结题,经评审委一致同意认定为成果。该成果面向我国南亚热带药用石斛产区,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在苗木繁育、栽培技术、栽培配套措施等方面都有创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栽培3年后药用石斛每丛平均茎条4枝以上,每丛鲜草平均重超过188g;
  (2)缩短生长周期,收获期可从传统栽培的7年缩短到3年左右。
  该成果已在我国云南西南部石斛产区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国外观赏石斛栽培多采用先进的大棚设施,设备投资高,管理要求严格,而我国药用石斛栽培多为贫困山区,过高投资和技术要求限制了我国药用石斛规模化发展。本成果可因地制宜的进行设施栽培和栽培于天然林内,有利于山区农户参与并实现规模化种植。我国药用石斛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缺口超过100万t,该成果在我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9、桉树短轮伐期食用菌兼用林经营技术推广研究  福建省永安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永安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通讯地址:福建省永安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邮政编码:366000 吴继林
该项目筛选出适宜闽中、闽东南地区以及国内生态气候条件相似地区的桉树主栽树种和优良种源,总结桉树木屑袋栽食用菌的适宜菌种、培养料配比、出菇管理技术。筛选出的主栽桉树推广造林材积年生长达25立方米/公顷以上,轮伐期4~6年;桉树木屑袋栽食用菌平均生物学效率达70~80。
  10、食用菌专用林营建技术研究  福建省龙岩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龙岩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龙岩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通讯地址:福建省龙岩市南城乌石路1号邮政编码:364000 电话(含区号):(0597)2390757 传真:(0597)2398355 邓恢
  该项目通过对全省19种阔叶树种调查,对选出的8种适合营建食用菌专用林的阔叶树种的生长量、萌芽更新能力和木屑产菇量等综合分析,其中灌木胡枝子是首次提出,并进行营造林试验,详细分析了这些阔叶树种的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短周期食用菌专用林木屑利用技术、林地可持续利用技术和经济效益分析。特别是固氮树种乔、灌复层混交技术、短轮伐技术、密植技术、施肥技术以及立体经营技术等。
  11、山核桃良种繁育技术  浙江林学院 浙江林学院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环城北路88号邮政编码:311300 电话(含区号):(0571)63732700;63732747 传真:(0571)63732700 黄坚钦
浙江林学院山核桃研究所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已在种苗繁育、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较全面的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高产高效的示范基地。山核桃良种繁育技术,包括圃地选择,种子处理,催芽,播种及苗木培育过程。
  12、生态型有机果园、经济林园(基地)营建技术  浙江林学院 浙江林学院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环城北路88号邮政编码:311300 电话(含区号):(0571)63732700;63732747 传真:(0571)63732700  程晓建
  该项目针对目前果树业的新形势以及中国加入WTO以后所面临的新问题,从园地位置选择、树种品种选择、栽培模式确定,采用先进的有机的(无公害的)生产方法:如园地自然生草法、生物防治法、园地养殖、自流灌溉法等。最终实现种养结合、立体经营、生态有机、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基地,并有绿色观光果园之功能。
  13、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高效集约栽培模式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后邮政编码:100091 电话(含区号):(010)62889311;62884229 传真:(010)62888313 胡炳堂
  在裸根壮苗培育、整地幼抚等环节营建、改建各类试验林、中试林和示范林157.38公顷,示范林保存率95%以上,与国家丰产标准相比最低可提高蓄积增益15%。
  14、核桃油控提技术和核桃粕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瑞王坟甲12号邮政编码:100093 电话(含区号):(010)62591506 陈梅香
该成果提出了核桃仁全利用综合加工工艺,将核桃仁脱皮、烘干后,根据生产的规模和产品的用途,选择采用液压法、浸提法和液压法加浸提法等制油工艺,有效控制核桃粕中的油脂含量,利用核桃油的精炼、防氧化、防酸败技术,加工成的核桃油产品,符合国家对有关成品油的标准,成品核桃油保质期达22个月;将脱脂的核桃粕加工成核桃粉或核桃乳,核桃仁全部得到利用,明显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15、木材/竹材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南京林业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邮政编码:210037 电话(含区号):(025)85427217;85427216;85428380
    木材、竹材是中国两大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木质基体表面改性及复合界面性能调控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木材与竹材复合制造技术,充分发挥木材、竹材的自身优势,克服其弱点,创生新型木质基复合材料,提高可再生资源产品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扩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从而减少天然林采伐,对维护自然生态与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木材/竹材复合结构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大、变形小、不腐朽、表面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等特点,其优点在于它的结构可设计性,通过两种材料的选择、适当的预处理、合理的匹配、铺层设计及界面控制等手段以及科学先进的复合工艺,达到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外界环境条件要求;同时可减少材料的使用量。这就使得木材、竹材复合材料具有高性能、低成本这一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木材/竹材复合装饰材料,通过对微薄竹预处理、复合界面的调控、表面装饰设计等技术措施可以达到相当独特的装饰效果,满足人们对装饰效果求新求异的消费取向。因此,木材/竹材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铁路车辆制造业、建筑业、船舶制造业、集装箱制造业以及家具制造业、装饰行业等。
  国家863计划"木材/竹材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课题(编号:2002AA245171),经过4年的实施,针对目前中国人工林木材强度低、加工附加值不高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解决了木材与竹材复合界面技术、木材与竹材复合工艺技术及高品质微薄竹制造技术等关键问题,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构建了木/竹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平台,初步实现了木/竹复合结构材料的虚拟制造并形成了木/竹复合材料基本理论和制造技术,取得了"竹青局部强化木/竹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薄壳强化木/竹复合结构材料制造技术"、"竹材增强单板层积材制造技术"等3项成果。建立了木/竹复合结构材料及木/竹复合装饰材料示范生产线各1条。利用课题成果研制了6种高附加值(产品附加值为普通木质结构材料的4-6倍)新产品已实现了规模生产,产品已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南京市公交总公司、扬州亚星客车集团公司大规模应用,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该课题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实现了人工林木材及竹材的高附加值加工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虽然是人造板生产大国但高品质、高附加值人造板产品还必须依赖进口的局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6、红椿造林及麻楝蛀斑螟防治研究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学院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邮政编码:650224 电话(含区号):(0871)3862112;3863025 张宏健
  该项研究将造林和防虫技术有机的结合,据麻楝蛀斑生物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进行各类防治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防治实践,制定了营林措施为基础,加强虫情监测,冬春以人工防除为主,夏秋合理施用农药,注意发挥天敌作用的综合治理措施,经应用于5.5公顷红椿造林实践,取得了94.5~95的防虫效果。该项研究的创新点为:麻楝蛀斑螟在云南的生活史图;首次确定了对该虫的综防措施;发现印啮小蜂为该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发现鱼鳞椿为抗虫的优良品种及采用红椿和云南松混交造林方式可减轻虫害。
  17、杜仲叶与种子的综合利用技术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含区号):(010)62338279 传真:(010)62325071 刘六军
  该项目立足于全叶和种子的综合利用,不以生产单一粗产品为目标,资源利用合理,原料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开发了松脂素二醇甙、叶绿素铜盐、多种黄酮、绿原酸、杜仲多糖、杜仲油等11个系列产品。项目首次开发了由杜仲叶中提取松脂素二醇甙的独特技术,并将杜仲叶的叶绿素由提取过程的干扰物转为产品,直接作为制备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铜盐产品的原料。整个工艺过程,原料利用率高、产品种类多、易纯化、耗能低、成本低、基本无三废。
  18、四季笋竹园丰产培育及加工利用技术开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后邮政编码:100091 电话(含区号):(010)62889311;62884229 传真:(010)62888313 吴良如
  利用气候过渡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南北竹种自然分布边缘区的生长特点,选择不同季节生长竹笋的优良笋用竹种,建立四季产笋竹园区。并开展相应的竹笋和竹材加工。
  19、针叶林阔叶化改造集成技术示范推广  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 浙江省永康市林业局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通讯地址: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排岭南路55号邮政编码:311700 电话(含区号):0571-6480357 联系人:林业科电话:0571-64810357 e_mail:caxajkfz@163.com
  根据本项目成果,针叶林阔叶化改造造林成活率高达85%以上,阔叶树种选择考虑了防火型、生态型、经济型、景观型等多功能树种,在短期内郁闭成林,综合效益显著。  
  本项目成果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森林群落自然演替规律,用人工重新构建或人工促进措施恢复生态功能显著,创造了比较明显的森林生态效益。
1、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目的树种选择研究。通过调查与试验,筛选出105种常绿和落叶阔叶目的树种,除了广泛选择乡土阔叶树种外,还充分考虑到阔叶树种的防火型、生态型、经济型、景观型等多功能,丰富了造林树种,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重效能。同时针对困难立地进行基质型容器苗的研究。
  2、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目标类型的选择研究。针对马尾松林、杉木林和疏林灌丛及人工干扰迹地的林地现状,运用植被的自然演替理论,较全面地揭示了森林在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种类组成与结构特征,提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要目标类型的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立地背景下的多目标类型。
  3、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的造林模式研究。根据不同树种针叶林及其群落类型,特别是针对不同立地背景下,分别采取相应的封育改造、补植改造、林下营造、择伐补阔、留阔补阔、人工造林、以灌促阔、乔灌同植和补阔促萌等多种阔叶化定向改造、分类指导技术模式。
  4、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的效益评价研究。从物种多样性结构与组成、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调节森林小气候、增强抵御病虫危害能力、提高森林防火性能、美化彩化森林景观和人工改造投资成本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效益评价,充分表明本项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技术具有较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5、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技术推广机制研究。通过技术培训、成立专业造林队、制订造林质量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建立阔叶化改造质量监理机制,建立各种阔叶化改造示范林3172亩,推广面积24064亩。
  20、板栗保鲜贮藏技术推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单位网址: www.nuwsaf.edu.cn 通讯地址: 陕西杨凌示范区邮政编码: 712100 电话(含区号): 02987082256
本项目以国家林业局重点研究项目成果"板栗保鲜贮藏技术研究"为支撑,主要在陕西板栗产区进行板栗保鲜贮藏技术推广。在已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不同处理板栗在贮藏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研究、板栗贮藏中抑制萌发试验、板栗低温冷藏工艺及HACCP质量控制研究和焦亚硫酸钠处理对板栗贮藏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完善了板栗低温冷藏工艺技术,提出了工艺调控参数和板栗低温冷藏中HACCP体系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方法,用于指导我省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板栗生产。
  21、利用麻竹笋加工废弃物为原料栽培食用菌的研究  重庆市能威食用菌开发公司 重庆市荣昌县林业局 重庆市能威食用菌开发公司通讯地址: 重庆市荣昌板桥工业园区邮政编码: 402460 电话(含区号): 023-46780466 陈能威 陈一龙 吕玉奎 陈治实 黄春湘
1、麻竹笋加工剩余物腐烂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我县乃至整个麻竹产区已非常突出。该项目对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和较广泛的应用性研究,这对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2、该项目对荣昌县2个中型食品厂所产生的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的常量和微量化学成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颇有特色的基础性研究,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为深入开展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首次提出了以麻竹笋加工剩余物为主料的食用菌生产实用配方及与之配套的麻竹林下食用菌丰产栽培技术。
  3、该项目通过研究证实,麻竹笋加工剩余物可取代棉籽壳作食用菌配方的主料,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的粗蛋白、粗纤维(含木质素)含量明显优于棉籽壳。麻竹笋加工剩余物添加米糠补充粗脂肪后配制的食用菌栽培基质不仅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标要求,而且有一些性能优于掺棉籽壳的。麻竹笋加工剩余物代替棉籽壳也有利于提高食用菌的产量与质量,特别是口感更鲜嫩。该项目通过试验还确定了麻竹笋加工剩余物与棉籽壳之间的取代当量,各类食用菌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的最佳配方用量。现已在麻竹林下以麻竹笋加工剩余为主料成功栽培了10亩食用菌,试验效果良好。
  4、麻竹笋加工剩余物占麻竹笋的70%左右,荣昌每年将产生2.5万吨的麻竹笋加工剩余物,可以配制食用菌栽培基质6250吨(干),可以满足2.5万亩麻竹林下栽培食用菌。该项目利用麻竹笋加工剩余物为主要原料而开发的食用菌生产技术,使大量废弃的麻竹笋加工剩余物得到了充分利用,提高了麻竹笋的利用率,减少了麻竹笋加工剩余物对环境的污染;并拓宽了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途径。
   5、对麻竹笋加工剩余物在食用菌栽培基质中的行为和机理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为在食用菌栽培基质中合理掺用麻竹笋加工剩余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对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的品质和所含的有害、有毒、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及安全性详细的测试结果表明,在食用菌栽培基质中使用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利用麻竹笋加工剩余物进行了多种配方生产食用菌试验,相应得到了不同配方的最佳麻竹笋加工剩余物掺量,与不掺麻竹笋加工剩余物相比,以麻竹笋加工剩余物为主料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生产的食用菌,其产量和口感均有较明显的改善,而且节约成本三分之一以上。
  6、在麻竹林下以麻竹笋加工剩余物为主料栽培食用菌,不需要建温室、大棚或其它保护措施,有原料,有设备就可生产,相对投入少,适合家庭生产,每家可栽几亩或几十亩,该项技术适合全国大部分麻竹产区,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项产业短时期内可在一个地区迅速发展起来。而且,食用菌采摘后余下的食用菌下脚料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在麻竹林下直接施用,能改变麻竹林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尤其是粘质土),协调土壤的通气性、透水保水性及热交换性,改善麻竹生长环境,同时还能给麻竹林地补充麻竹所需的常、微量元素。施食用菌下脚料的麻竹林中所产麻竹笋有害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定值,食用安全,可以作为无公害农产品进行推广。
  22、林草结合可持续复合经营技术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贵州省麻江县林业局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讯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富源南路382号邮政编码: 550011 电话(含区号): 0851-3929171 孙建昌 何光中 周家维 张麟 梁应林 肖云武 陶宇航 胡蕖 邓蓉 邹荣福 罗兴惠
林草结合可持续复合经营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其技术核心是:将林分营建、牧草建植、牧草养畜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林草复层结构获取生态效益,利用牧草养畜取得经济效益,发展畜牧业以兴旺地方经济取得社会效益,是贵州山区发展林业行之有效的综合配套技术之一。该技术是森林资源培育过程中的多目标经营技术,在经营的林地空间内持续复合经营森林,持续地保持林地的生产力、更新能力和活力,维持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该技术可以在应用退耕还林地、商品林基地、果园及其它经济林、疏林地实施,农户可以在退耕地、自留山和责任山、田边地角、土坎等地段实施。要求土层50厘米以上,土地肥沃,立地条件好,坡度在35°以内。
  项目实施与当地退耕还林工程紧密结合,发挥了成果转化资金的引导作用,直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开展了林草结合模式、林间牧草建植、牧草适生性生产性试验,林间牧草混播建植技术,开展了林草结合养殖牛、鹅、鸡、火鸡等试验示范。通过生产性试验,集成熟化了林草结合可持续复合经营技术,特别是针对贵州山区的实际情况,在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区筛选出了菊苣、皇竹草、串叶松香草等牧草品种,集成熟化了喀斯特干热河谷地区林草建植技术、林草建植技术、林间多草种混播技术、贵州喀斯特地区林间皇竹草栽培利用技术,把林、草、畜有机结合,具有创新性。
  23、核桃良种繁育及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示范推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通讯地址: 陕西杨凌示范区邮政编码: 712100 电话(含区号): 02987082256 刘西平 曹虎林 王明科 李胄 李治怀 王永良 张明儒
1.在陇县林业站石嘴苗圃、寇家河乡寇家河村建立核桃嫁接育苗示范苗圃15.7亩,通过推广种子激素层积处理、掐除种尖、宽窄行播种、高垄覆膜和夏季接穗摘心、分次采集等标准化育苗技术,实生苗嫁接率由改进前的73.5%提高到了95%,,接穗利用率由改进前的38%提高到81.2%,嫁接成活率达到96.4%,当年新梢平均生长量达到46cm ,带动周边地区辐射推广26亩;在陇县东风镇、杜阳镇建立优质核桃示范园400亩,推广了生根粉处理、秋季埋土栽植、浇水覆膜、树盘覆草、科学施肥、幼树摘心、疏除雄花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山旱地建园成活率达到90.2%,示范园在东风镇、河北乡辐射推广1670亩,超额完成了项目下达的任务指标。
  2. 项目提炼总结出了种子激素层积处理、秋季播种、种子催芽去尖、宽窄行播种、接穗分次采集、提前剪砧松绑等双嫩枝芽接综合配套技术,形成了核桃双嫩枝芽接技术规范;在示范园建设中,采取大坑整地、生根粉根系处理、使用保水剂、根系蘸浆、浇水覆膜、树盘覆草、新梢摘心和科学施肥等抗旱造林综合技术措施,比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20-30%,总结出了一整套山旱地建园和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3. 采用大学与基层技术部门联合、基地+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加大了技术推广力度和深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乌江流域竹林培育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贵州省德江县林业局 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单位网址: www.risfcaf.com 通讯地址: 浙江省富阳市大桥路73号邮政编码: 311400 电话(含区号): 0571-63310174 陈双林 罗惠宁 杨清平 萧江华 晏世强 綦山丁 
     依据项目实施地气候环境条件、竹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市场对竹林产品的需求,利用竹子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多功能效益特点,集成投入少、见效快、可操作性强、简便实用的竹林培育技术,以生态经济竹种麻竹、毛巾竹为对象,多点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的竹林新造、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700余亩,麻竹新造示范林年产笋11623KG/亩,低改麻竹林年产笋1436KG/亩,毛巾竹低改林年产笋、材分别达250KG/亩和1130KG/变动。项目期示范竹林总产值359.9万元,2005年产值达139.6万元,项目直接经济效益279.1万元,技术增效69.8万元。辐射推广面积2300多亩。通过示范林良好技术效果体现,辐射带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地区的竹资源发展,提升区域竹业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为同类地区提供典型示范和技术支撑。
  25、马尾松优良种质材料收集及定向选育研究  三明学院 漳平五一国有林场 龙岩市林业局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三明学院通讯地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荆东路25号邮政编码:365004 电话(含区号):(0598)8399766  梁一池 洪永辉 黄楚光 刘希华 邢建宏
收集全国各优良马尾松种质材料1058份,并建立优良种质资源库,开展马尾松良种高产及快速繁育技术研究。对福建马尾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进行制浆造纸性能测定。在马尾松优良种源区优良的天然林分中选育出19个马尾松高产脂优良单株,产脂量是对比木的3.93~7.04倍。在全国率先开展马尾松红心装饰材类型选育研究,筛选出16个红心材优良单株。本项目已在三明市林业局等各林业生产单位进行了大量生产推广,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6、木荷高效生物防火优良种源选择和应用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 浙江省淳安县富溪林场 浙江省庆元县庆元林场 浙江省淳安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周志春 金国庆 余启国 王月生 陈奕良
项目以生物防火用途为目标,利用来自7省区37个产地的木荷种源,研究揭示了苗期和幼林生长、形态、适应性和防火等性状的种源差异和地理模式,为木荷育种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利用DNA分子标记揭示了木荷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种源遗传分化,发现木荷种源遗传多样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南部种源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北部种源,基本确定木荷分布中心。种源区域试验结合种源分子聚类,将木荷分布区划分为3个种源区:北缘种源区(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中部种源区(南岭以北、浙江南部以南)和南部种源区(南岭以南),而南部种源区和中部种源区又都可再分为东部和西部2个种源亚区,为木荷种子调拨提供了科学依据。阐明了木荷种源幼林主要经济性状生长对造林地大环境和立地微环境的敏感性及显著的互作效应,分别中心产区和边缘产区初选出7和6个生物防火优选种源, 3个种源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认定。制定了《木荷容器育苗技术》首个地方农业标准,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对于提高木荷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成效意义重大。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1)率先系统研究揭示了木荷生长、形态、适应性和防火等性状的种源差异和地理模式,以及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将木荷划分成南、中、北3个种源区和4个种源亚区;(2)阐明了木荷优良种源对立地环境的遗传反应和互作效应,针对中心产区和边缘区各初选出7个和6个速生防火优良种源;(3)制定了《木荷容器育苗技术》首个地方农业标准。研究成果填补了生物防火树种育种研究的空白,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27、重庆市森林防火生物阻隔带营造技术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綦江县林业局 通讯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高店子106号邮政编码:400036 电话(含区号):65504530  吕圣富 陈端 李彬 周飞 许林安 曾维东 綦斌
针对重庆市森林在树种、林分结构上的差异和重庆气候特点开展森林防火生物阻隔带营造技术研究,进行火烧迹地抽样调查,分析森林防火隔离带树种和地被物,筛选出森林生物防火隔离带主要树种16个,提出11种植被配置模式,营造试验林带7141米,在防火林带的宽度、密度、树种选择、结构设计、布局规划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技术标准和指导意见。并编写《重庆市防火林带建设技术标准》。
  该项目对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提高森林抗御火灾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重庆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8、龙脑香科珍贵用材树种优良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引进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省西江林业局 广州市白云区林业局 信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云安县林业局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眼洞邮政编码:510520 电话(含区号):(020)87033552  曾令海 王洪峰 何波祥 连辉明 周丽华
该成果从原产区泰国和越南引进了7个龙脑香科优良栽培品种及栽培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实现了种质资源保存和应用,无性繁殖技术取得突破,并初步总结出适合中国林业经营特点的栽培措施。
  29、华山松优良遗传材料的推广利用与示范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学院单位网址: www.swfc.edu.cn 通讯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西南林学院邮政编码: 650224 电话(含区号): 0871-3863025  李桐森 李根前 田昆 杨建平 王春才
    一、在云南省全省范围内选择了128个速生丰产优树系,并在云南楚雄市紫溪山林场营建了400亩无性系种子园和100亩实生种子园。现已逐步进入结实盛期,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无性系嫁接种子园不仅结果期提前了,而且结实量差异较大。由于华山松不仅是优良的绿化造林树种,其果实也是我国传统的干果食品(松子),目前开心松子和松乳汁饮料开发,使华山松种子的需求量巨增,导致供不应求。特别是华山松是云南四大造林树种中分布海拔最高的一个,可作为云南省高寒山区人们的经济树种,为高寒山区脱贫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我们将具有稳定的高结实无性系进行繁殖并获得具有高结实遗传性状的后代,对发展推广华山松这一优良树种具有十分重要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云南省林业厅委托西南林学院在楚雄市紫溪山林场进行华山松种子园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并在紫溪山林场建立165亩示范林。
  二、从2001到2005年,利用学生的力量对华山松无性系的结实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这种结实量高低的性状在不同无性系之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就说明各无性系间结实高低或不结实的表型性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是林木本身内在的遗传表现。我们在128个无性系号中选出了33个结实量和松子质量都稳定高于平均水平的系号,对其进行单采、单收,同时我们也通过分子标记方法对这33个无性系号进行研究,表明各无性系号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三、以33个无性系为材料建立华山松高结实遗传材料推广示范林153.1亩,完成华山松高结实采穗圃15.5亩,共计168.6亩。
  四、人才培养突出,在项目执行期间,先后有6名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其中一名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 同时也对楚雄州林业局所属的林场场长、林业站站长及林场技术人员进行了两次培训,编写了约6万余字的培训材料《林木种子园技术》、《林木嫁接的原理与方法》,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优树选择,林木种子园建设与管理、林木嫁接原理与方法和该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等专题。培训期间共培养基层林业技术骨干154人。
  五、项目执行期间,对华山松的无性系嫁接技术进一步进行研究,基本上解决了松树嫁接难的问题,现在华山松嫁接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我们也对早结实技术进行了研究,能使原来要将近20年才能结实的华山松在5年左右开始结实。
  30、毛竹阔叶树混交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福建省建瓯房兴笋竹开发有限公司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省建瓯房兴笋竹开发有限公司通讯地址: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邮政编码:353100 黄启堂 苏秀城 陈礼光 黄春 吴擢溪
该课题研究了竹阔混交林改善竹林环境的机理、竹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功能及生态系统结构、毛竹对混交树种及林下植被的他感作用、毛竹林人工套种阔叶树技术以及毛竹混交林优良栽培模式选择。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10个毛竹优良混交树种,并建立及推广了3150亩毛竹阔叶树混交林。
  31、杉木遗传改良及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农林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张建国 许忠坤 曾志光 段爱国 童书振 王欣
     "杉木遗传改良及定向培育技术研究"是在国家"七五"攻关基础上,经过近20年的辛勤耕耘而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杉木建筑材树种遗传改良及大中径材培育技术研究"、 "杉木良种选育和培育技术研究"等 "九五"、"十五"攻关专题的系统总结,它涉及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测树及森林土壤等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解答了杉木栽培、生产与经营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首次揭示了杉木大中径材成材机理,提出了杉木大中径材林立地控制和密度控制技术,构建了杉木大中径材培育技术体系和低密度目标树培育技术;建立了杉木营养平衡理论,提出了杉木近熟林施肥技术和植被管理技术;首次对理论方程的解析特性与林分结构的匹配性进行了数学分析,解决了生长方程模拟精度的理论问题,拓展了林分结构模拟方法,实现了林分直径和断面积结构的高精度模拟;首次建立了杉木人工林广义干曲线模型,为干形的培育、材积和出材量的精确计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系统提出了杉木高世代种子园材料选择和营建技术,特别是双系种子园材料选择及建立技术,使得子代材积增益达到45.2%-66.5%;提出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杉木种子园稳产高产环割、捆扎、修枝、稀土、施肥、激素等11项关键技术,种子产量提高13%-143%;提出了采用同功酶分析等方法进行杉木早期测定技术,使得杉木育种周期缩短一半。选出优良家系143个,材积增益15%-72.1%;建筑材优良无性系387个,材积增益15%-217.2%;纸浆材优良无性系20个,材积增益50%-145%;耐瘠薄高效营养型无性系3个,材积增益20%以上。
   截止到2005年,研究成果已在湖南、江西、贵州、广东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得整个杉木主产区的产量在原有基础上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中优良无性系造林近30万hm2,高世代种子园良种造林近60 万hm2,大径材培育技术近10万hm2,增加纯利37.51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木兰科优良植物培育与产业化技术研究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方小平 许杰 徐联英 孙建昌 杨成华
  木兰科植物是园林植物中的重要应用对象,也是贵州分布较为丰富的资源植物。《木兰科优良植物培育与产业技术研究》项目立足于合理开发利用我省野生资源。开展了木兰科14种树种的繁育、物候、定向培育等栽培基础研究,总结了13种木兰科植物的繁殖培育配套技术,对促进木兰科植物的园林应用和产业发展,开发利用地方植物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作了大量研发工作。通过研究,共引种本省和省外木兰科优良树种30余种,营建木兰园70亩,为发展利用贵州木兰科植物提供了种质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33、楠竹实生苗繁育及造林技术  怀化市林业局 怀化市林科所 怀化市林业局 联系地址:湖南省怀化市迎丰西路248号 邮政编码:418000 联系电话:(0745)2249474 传真:(0745)2233052 联系人:周晓勤
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内容包括:1.育苗技术:①选择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近水源的苗圃地,密播育秧和容器育苗;②圃地的整理与播种:一是实生原苗培育苗床的整理,67m<'2>为一个大棚,播种50~70kg,保持棚内温度20℃;二是分蘖苗移栽的圃地整理,要开好排水沟,施足基肥;③播种时间及种子处理:早春2月10日左右为播种最佳时间,室内温度保持在18℃~25℃;④苗期管理:防止鼠、虫和蚯蚓危害,棚内土壤易干,2天喷水一次。2.实生苗造林技术关键:①造林地的选择:选择年均温度16℃~20℃,年降水量100~2000mm,海拔800m以下,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②造林方法:采用全垦整地加大穴,穴大40×40×50cm,或50×50cm,施足基肥;起苗时剪去地上部分2/3,带少许泥根土袋装起苗,保温备运;栽植时注意鞭根与土壤密接,再履松土;③幼林抚育管理:注意松土除草,每年除草、培蘖3次;间苗抚育:不断间苗是加速成林成材的关键;④病虫害防治:主要是竹蝗与竹笋夜蛾。该项目已在湖南怀化育苗面积达2000亩,示范造林面积达38002万亩;降低了造林成本,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弥补了母竹资源的不足;推广楠竹实生苗造林20万亩,比母竹造林可节约造林资金6940万元。
  34、核桃、金银花间作生态经济林模式研究与推广 陕西山阳县林业局 山阳县林业局通讯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城关镇西关西寺路5号邮政编码:726400 电话(含区号):(0914)8321027 传真:(0914)8321027 武建书 葛发宏 阮班海 张生虎 朱建华

  该核桃、金银花间作生态经济林模式,利用金银花根系浅且发达、耐脊薄、适应性强、适生范围广、植株生长迅速、水土保持功能好、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克服核桃纯林经济林见效慢、水土保持功能差的弊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应用金银花间作栽培技术,既能够满足群众短期内增收的愿望,又能满足国家生态要求。该成果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和促农增收。
  35、黄栀子优良药用无性系选育及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福鼎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宁德市林业局 福鼎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通讯地址:福建省福鼎市南大路133号邮政编码:355200 电话(含区号):(0593)7838879 传真:(0593)7838879 孔悦平 罗国芳 夏淑蓉 张乃佳 温登阁 钟大宗 
     该项目经过三年的实施,根据对黄栀子不同无性系的物候现象、外部特征、数量指标、产量、栀子苷含量等指标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已经选育出可供闽东地区推广应用的黄栀子优良药用无性系--"分关1号";同时在选育的基础上开展区域栽培试验,研究比较"分关1号"无性系在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不同采收期对该无性系药用成份的的影响和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该项目研究对于闽东地区乃至从宁德市引种的闽南、闽北地区黄栀子产业的发展,做到良种壮苗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来源:贵州省林业厅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 责任编辑:bet365赌博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