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39课:踔、蹛、蹩都是“踢”,区别在哪儿?

《说文解字》第339课:踔、蹛、蹩都是“踢”,区别在哪儿?

(踰越)

(2)半步。也作“趠”。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二:“踔,谓半步曰踔,字体作趠。”

(3)跛行。《广韵·觉韵》:“踔,跛也。”《龙龛手鉴·足部》:“踔,跛行也。”

此外,踔还有其他读音,现代汉语已多不再使用,我们列出来,了解即可:

(二)diào。这个读音出自《集韵》。路远。《史记·货殖列传》:“上谷至辽东,地踔远,人民希。”大意即:从上谷到辽东一带,地方遥远,人口稀少。

(三)zhuō。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卓然特立。

(四)chuò。读音出自《集韵》。行貌。

踔的小篆写法如图:

(踔的小篆写法)

2、蹛。有四个读音:

(一)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蹛,踶也。从足,带声。”形声字。 本义是踏踢。也是踢,但踢的细节不同,这个意义仅《说文解字》有,典籍未见应用实例。我们常常在跆拳道运动里看到这个动作。

(踏踢)

本义之外,“蹛”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绕。《汉书·匈奴传》:“大会蹛林。”颜师古注:“蹛者,绕林木而祭也。”杨树达《汉书窥管》:“《翰苑注》引此文作‘蹛者,绕也,言绕林木而祭也。’此注脱绕、也、言三字。”

(2)过。《集韵·冭(tài)韵》:“蹛,过也。”

其他的读音现代汉语亦不常用,了解即可:

(二)diē。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跌”。《集韵·屑韵》:“跌,《说文》:‘踢也;一曰越也。’或从带。”

(三)dān。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于专用词“蹛褴”,即“襜褴”,汉代北方部落名。《集韵·谈韵》:“襜,胡名。《史记》李牧破杀匈奴,灭襜褴。或作蹛。”

(四)zhì。同“滞”。指停滞;屯积。《史记·平准书》:“日者,大将军攻匈奴,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司马贞《史记索隐》:“蹛音迭,谓贮也。韦昭音‘滞’,谓积也。”

蹛的小篆写法如图:

(蹛的小篆写法)

3、蹩。读bié。《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蹩,踶也。从足,敝声。一曰跛也。”形声字。本义有两个:

本义之一:踶,就是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集韵》作‘䠥’,云:‘反足踶也。’”本课的三个字,都有“踢”的意义,但这个蹩【可能】是向后踢(未见典籍详说此解),跆拳道里也有这个动作。

(后踢)

本义之二:跛。《玉篇·足部》:“蹩,“蹩躠”,跛也。”单用也是跛的意思。也指行不正,跛行。比如《聊斋志异·续黄梁》:“参差蹩躠而行。”也指走路扭伤了脚,比如茅盾《脱险杂记》八:“蹩了脚了!”

本义之外,蹩还有其他用法:

(1)躲躲闪闪地走动。比如鲁迅《药》:“(华老栓)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他是去买人血馒头,所以躲躲闪闪的。

(鲁迅《药》插图)

(2)强忍。比如郭小川《致青年公民》:“谈话中夹带着蹩不住的笑声。”又比如吴组缃《村居记事二则·三驼子》:“那自然是我穷无赖,蹩着自己开个玩笑的。”这个用法,现代汉语基本都用“憋”了。

蹩的小篆写法如图:

(蹩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339,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