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三下反切穌叶切頁碼第89頁,第13字續丁孫
燮和也。从言从又、炎。籒文燮,从𢆉。𢆉,音飪。讀若溼。
鉉注臣鉉等案:𤏻字義大孰也。从炎从又。卽孰物可持也。此燮蓋从𤏻省,言語以和之也。二字義相出入故也。
附注王筠句讀:「大徐注本字,引作『𤍛』,譌从屰。」徐灝注箋:「戴氏侗曰:𤍛、𤏻、燮,實一字。𢆉之譌為辛,辛之譌為言也。灝案:戴說是也。蓋『𤍛』為烹飪熟物之偁,从又持二火,會意,𢆉聲。引申為調和之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六反切相聶反頁碼第244頁,第5行,第3字述
和也。從言、又,炎聲。籒文𤍛從𢆉,音餁。字讀若溼。
鍇注臣鍇曰:「又,手也;任,力也。雍雍喈喈,心和形於言也;𢆉,入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三下反切穌叶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458頁,第5字許惟賢第206頁,第9字
和也。
段注見《釋詁》。
从言又。
段注會意也。言與手皆所以和之。
炎聲。
段注依小徐有聲字。穌叶切。八部。
讀若溼。
段注與今切音不同而雙聲。
籒文燮。从𢆉。
段注𢆉音飪。籒文燮如此作。按此重文也。舊不分別出之。殊誤。《炎部》有𤏻字。云大孰也。從炎從又持辛。辛者物孰味也。《廣韵》謂此爲曹憲《文字指歸》之說。然則《炎部》葢本無𤏻字。俗用《文字指歸》說增之。因𢆉辛相似。𢆉音同飪。飪義訓孰。遂依《又部》之籒文。加《炎部》之小篆。未爲典要。
燮字的相关索引#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177頁,第9字2陳昌治本第248頁,第4字3黃侃手批第196頁4說文校箋第121頁,第1字5說文考正第114頁,第6字6說文今釋第407頁,第1字7說文約注第697頁,第1字8說文探原第1626頁,第1字9說文集注第593頁,第1字10說文標整第72頁,第9字11標注說文第120頁,第11字12說文注箋第895頁,第1字13說文詁林第3449頁【補遺】第16510頁14通訓定聲第577頁,第2字15說文義證第245頁【崇文】第977頁16說文句讀第347頁17說文新證第202頁,第1字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397頁,第1字19古字釋要第306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