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可以借助山与山之间的气流进行依托,再加上自己庞大的翅膀,完全可以满足保持气流平衡的需求,所以它们即便是不扇动翅膀,乘着风也可以完成飞行。那么问题来了,没有风的时候,它们又该如何飞行呢?
当山谷中没有风的时候,它们便会选择一些有利的地形,它们会在起飞之前先自己加速,之后再进行俯冲,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从地面向空中飞行的需求。不过研究人员们计算了一下,若是想要完成这样的飞行,需要至少20米高的悬崖,才能帮助它们起飞。
当然在平时,它们的翅膀也不是摆设。若是在飞行当中遇到了障碍物时,它们便会拍打自己的翅膀,调整原先的飞行高度和角度,避免撞到障碍物。而当它们准备降落的时候,会先放低双足并减速,同时展开翅膀缓缓降落。不过,虽说它们的翅膀并不是摆设,但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它们还是更擅长于依附气流完成飞行。
而这也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实在太重了。阿根廷巨鹰并不能依靠它的肌肉力量从地面轻松起飞,甚至都不能连续扇动自己的翅膀,所以大部分时候,它们只能借助草原上升的气流和山坡的风来实现飞行了。
阿根廷巨鹰以狮子为食?
在已灭绝的飞禽中,阿根廷巨鹰是人类已知的第二大飞禽,其体型仅次于生活在距今2500万年前的桑氏伪齿鸟,而关于它们究竟谁才是飞禽界王者的问题,也一直争议不断。
虽然说,截止目前,都没有一具完整的巨鹰化石出土,但是在潘帕斯草原以及安第斯山脚下,都曾经发现过巨鹰的化石,并且科学家通过它的骨头碎片,大致复原了它的骨架。
根据目前所出土的阿根廷巨鹰的化石来看,阿根廷巨鹰仅分布于南美洲,并且与安第斯神鹰的骨架形态十分相似,其站立时身高可达到2米,翼展长达6-7米,体重可达70公斤,而且还有一些体长达14米,体重最高可达150公斤的异类,几乎相当于一架轻型飞机的大小。
阿根廷巨鹰就如同神雕侠侣中的“雕兄”一般,是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其喙角呈弯钩状,这种弯钩状的喙角能够帮助它们更好的完成捕猎,是典型的肉食鸟类的特征,所以被称为猛禽。
不过虽然被称为猛禽,但事实上,阿根廷巨鹰是没有捕食狮子的能力的。我们都知道,鸟类的化石之所以非常稀有,是因为鸟类为了适应飞翔,其骨骼都很轻,而且它们体内的骨骼大多都是中空的,骨壁也比较薄,这就导致它们的骨头很容易碎裂。
所以阿根廷巨鹰虽然体型庞大,但它们的颌骨却并不强壮,很难做到撕裂或者啄杀大型的猎物。而科学家也根据它的头骨得知,这种巨鹰在捕食猎物后,一般是将猎物一口吞下,并不会去撕咬猎物。试想一下,要将狮子这类大型动物一口吞下,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过虽然阿根廷巨鹰不会以狮子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为食,但以它数一数二的捕食能力来说,要捕捉其他的小型哺乳动物,还是易如反掌的。
事实上,阿根廷巨鹰的食性更类似于如今的秃鹫,更多的是寻找各种动物的尸体,以食腐为生,不会放过任何能吃的尸体。并且有科学家认为,阿根廷巨鹰虽然看着强壮,但因为其体型太过巨大,行动是很不便的。这样的身形,虽然不会给自己招来其他动物的猎杀,但是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身体负担,因此它们更倾向于“躺平”的生活态度,不太喜欢主动狩猎。
即便要捕猎,也是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并不会直接攻击像狮子这样的顶级捕食者。
更重要的是,狮子起源于约12.4万年前,相对600万年前的阿根廷巨鹰,二者之间的时间跨度太大。即便有一部分生物学家认为,阿根廷巨鹰一直生存到25万年的上新世纪晚期,它们也依旧没有相遇的可能。更别说,阿根廷巨鹰仅分布于南美洲,但在广阔的潘帕斯草原上却并没有狮子生存的迹象,它们的栖息地相距甚远,仅是在地理位置上,它们便不可能遇见,更别说以吃狮子为生了。
不过它们霸主的地位还是无可撼动的,因为不会遭到天敌或者其他动物的干扰,使它们养成了“懒散”的性格,也正是因为这种懒散的态度,才让它们走向了灭绝。
从“安逸”走向灭绝的巨鹰
阿根廷巨鹰有大概50-100年的寿命,寿命较长再加上没有天敌,导致阿根廷巨鹰其实是没有繁衍后代的紧迫感。
在阿根廷巨鹰活跃的时期,它们大概每两年才有一次繁衍行动,并且在繁衍期每次只会生产两个蛋,而每个蛋从出生到雏鸟长到完全成熟,需要花费10年的时间。在这样的繁殖速度下,阿根廷巨鹰的数量增长十分的缓慢,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种群的数量越来越少。
除此之外,因为没有什么来自于其他动物的威胁,使得它们需要争斗的机会也很少。于是再强壮的身躯,也在这样的“安逸”生活下渐渐退化,以至于最后成为了负担,更是难以抵挡之后地球上出现的环境变化,消失在了几百年之前。
由此也告诉我们,并不是站在食物链顶端,就能安然无恙。猎食者想要在残酷的自然法则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学会去适应环境,因为只要稍微松懈下来,就会被其它猎手给取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